没房的。
韩海虽然住在嫂子家里,也那也不是他父母的房子,所以排号就排在前头,他不要,后面还有人要递补呢。
这就得顺嘴说说九十年代城市里住房问题。
从79年到90年,京市人口都是匀速上涨的,到90年为止,全市常住人口大约是一千来万。
对比几十年以后的城市人口大井喷,这个时候的常驻人口其实不多。
可耐不住城市规模也小啊。
现在可是骑着自行车上班的年代,住的离单位就不可能有二三十公里,所以居住环境比之后世反而更拥挤,好多一家三代都挤在几平米的筒子楼呢。
所以呢,公交公司能分一个大开间,可真让人羡慕啊。
偏偏韩海,问了几次都说还没定。
蔡玉兰露出痛心疾首的样子:“上回分房可是十年前,也就是这房子刚建成的时候,要等到下回分房,又不知道要等多久了,单位的土地有限,造出来房子也有限,单位都不敢说卖,怕引起群众矛盾。快三十平米的大单间啊,自己隔一下能出来三间房,单位里面的人为了这个名额没打起来,就你们家老二也不知道咋想的,问了几次都说想想,这么好的事儿有啥好想的呢。”
韩江脸黑的跟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