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印刷厂帮忙做招牌名片,能看在同乡情面上省下些许开支。但是宋天耀则准备去香港殖民政府官方印刷单位,布政司署行政科印务局去帮忙制作名片。
殖民政府一年没有那么多文件要印刷,但是又不能让印刷设备闲置,所以也对外营业,但是一般都是那些英资公司或者外国公司才去印务局帮忙印刷,中国人?那时候大多数中国人想法很简单,宁可自己的钱让同乡赚,也不让鬼佬赚。
所以印务局对外的印刷业务一直很冷清,但是坦白讲,在印务局里工作的制版人才,要比大多数华人印刷厂的制版优秀太多,无它,印务局科员是香港殖民政府公务员,想进去找份工作,最少也要真正懂印刷,懂设计才行,最主要的是,那些人常年设计英国鬼佬的名片,知道那些鬼佬的口味,不会发生“火柴盒皮”的笑话。
所谓火柴盒皮的笑话,是某个港英政府官员接过一个华商的名片后,不解的发问:“你给我一个火柴盒皮干什么?”
因为大多数华商的名片都只是白底黑字,简单罗列一下自己的商号名称,加上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和地址就可以,第一上面没有英文,第二,姓名、商号、地址等等排列方式和当时香港街面上卖的火柴盒封皮上的字样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