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捐赠时冯平山的唯一要求就是这座图书馆必须无偿向公众开放。可是开放这么久,很少有社会上的普通人来图书馆看书,大家都为生活忙碌奔波,偶尔有些人得闲,也只是来这里翻阅下,散文之类,像宋天耀这种只读枯燥的经济史料和专业类文献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
宋天耀风雨无阻每日来图书馆阅览室读书,康利修同他认识久了之后,在闲暇时开始帮他查些书籍,宋天耀又会做人,每隔三五日,等傍晚图书馆闭馆康利修收工时,叫上他一起找个小酒馆点些廉价卤味对酌两杯。
现在康利修更是已经习惯宋天耀请他帮忙买报纸,借大书馆(指香港大学图书馆)的资料书,甚至是带早餐,他今年二十二岁就快毕业,宋天耀十八岁,又都喜欢看书,也算是年纪相仿,趣味相投的朋友,所以他才敢开口劝宋天耀先去找工作糊口,不要把自己读成书呆子。
“就快啦,今日最后整理一下笔记,明日就不再来烦你,已经找到事情做。”宋天耀把最后一口菠萝面包塞进嘴里,然后喝了口牛奶,眼睛仍然盯着报纸上的新闻,嘴里回应道。
康利修正擦拭书柜的动作一下就顿住,看向宋天耀:“真的假的?你整日在这里看书,连工都不去见,哪里找到事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