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得被人给戳破了。
杨翠兰也知道他们家的是什么情况,都是一个村里的人知根知底的,她也确实是看中了温建国的孝顺,所以才愿意嫁到温家。
那个时候的温家家里能有点什么?家徒四壁来形容都不为过,她图的就是温建国这个人。
那已经做好了和婆婆相处的准备,这个婆婆并不像其他那些她听过的那些人一样,生在新时代,思想却还在古代,娘娘是一个比较好说话的人,也从来不给媳妇立什么规矩,更不会掺和夫妻夫妻之间的事情。
按理说这样一个婆婆,在那个年代真的是打着灯笼都不好找的,但是杨翠兰对于她这个婆婆还是有很多怨言。
是她确实是不掺和夫妻之间的事情,但是她老是压着一个儿子贴补另一个儿子。如果说家里面的这些粮食是给家里的老人吃,杨翠的是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因为这本来就是子女应尽的孝道。
但是她把这些东西都拿给她的二儿子,如果要是和平年代,天天都能吃饱穿暖,这也不算什么,但是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谁家能有多余的粮食?
他们真的都是勒紧裤腰带才省下了那么一点口粮,给家里的老人吃是希望老人吃了能够不要生病,因为现在生病代价太高,先不说颜医问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