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方面,乐景就是彻头彻尾的外行人,他没关注过民国水利发展历程,根本不可能站在后世的角度上给予意见。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个善解人意的甲方,不乱指手画脚,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然后爽快掏钱。
经过一个多月激烈的讨论和实地走访测量,水利专家们已经初步达成了共识,他们设计了一个宏伟的建渠方案。
他们打算引渭河和泾河水,水渠建成后,预计灌溉面积430万亩,比郑国渠旧有规模更大,包括泾阳、礼泉、三原、高陵、临潼、富平、蒲城、渭南、大荔九县。渠首置吊儿嘴,设高坝,坝前建水库。完全放弃旧渠,另凿隧洞出谷,谷外设木梳湾水库。于冶、清、浊、沮诸河上建蓄水控制工程,设汉堤洞水库。干渠引水量25立方米/秒,沿兴隆塬,斩大小沟谷东进,越三原通富平、大荔,控制全灌区。
方致年向谢听澜汇报他们的方案时心里还有点忐忑。
因为这个方案一听就很费钱。不是一两百万能拿下来的,少说也要近千万,而且还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工时,不是一般人能支撑得起的。
发现谢听澜没有说话后,他在心里叹了口气,又说出来了他们的乙方案,“第二种方案花钱比较少,可以把引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