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大喜之间,沈先生终于参悟了千年乐府的真谛,找到了遗音雅社成立之后,最为强烈的存在目的。
    “沈先生动员遗音雅社首演募捐的时候,演奏家们都是精益求精的完人,表示不希望没准备好,就匆忙登台,留下遗憾。”
    “可是沈先生说,前线如此危难,我们不站出来,谁又知道明天还有没有命去研究更完美的乐府曲谱,去准备更好的演出。”
    “不如今天站出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死而无憾。”
    钟应想到纸张上记录的只言片语,都能感受到音乐人的顾虑。
    即使是沈先生,在演出之前,也忐忑的提笔写道:
    “明日若是出了乱子,过错在我,只盼祖师爷开眼,知晓我们一心赤忱,护我们演出顺利。”
    他们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人,却不是蜷缩苟且的懦夫。
    1937年的首演,十三弦筑准备不足,并未登场,算不得完完全全的千年遗音。
    可是他们依然募集了大量物资,送去前线,缓解了一些后勤压力,更坚定了清泠湖众人支持抗战直至胜利的信念。
    于是,遗音雅社的演出一直定期举办,全国各地的富商权贵都闻讯而来。
    直到清泠湖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