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眼神缱绻的讲述着来自遥远中国的贤伉俪,“它们一把属于毛特豪森的遇难者,一把属于遇难者的遗孀。”
一对被残忍的屠杀分隔了七十六年的夫妻,最终没能在奥地利重新相聚。
可是他们挚爱一生的琵琶,从中国走到美国,又从美国意外来到奥地利,终于走上了音乐会的舞台,为死难者奏响纪念乐曲,重新双宿双栖。
它们发出的声音,是生者对死者的悼念,更是逝者对战争的控诉。
莎拉富有感染力的讲述,让这些从来不懂得中国、从来没意识到遥远东方同样遭受过苦难折磨的欧洲人,深深感受到了木兰琵琶承载的期望与悲痛。
于是,当钟应带着木兰琵琶重新上台,凝视他的眼神之中,多了几分生者感慨。
有些人是遇难者的子孙,自小听着集中营苦难故事长大。
有些人是自发的悼念残酷战争,怀揣着守护和平的信念。
现在他们相聚在一起,透过一场音乐,去思考战争的意义,去怀念消失在历史里的故人。
也能够听到,在屠杀中牺牲的中国人,留下的乐器,奏响的声音。
钟应仍是那身对襟唐装,可他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他刚才使用过的雌蕊琵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