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挂了电话,想找毛线借一下应个急。毛线问,要多少。她跟着也来了一句,你有多少?
说完,俩人都愣住了。
同事就把同学要借钱的事跟她说了。毛线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儿,一般人借钱都有个数目,怎么会这么问人家呢。她当时就问,你确认是你同学么?确认……同事有些含糊了,好些年不见了,声音多少是有些变化的。
毛线这一提醒,同事就留了个心眼,从微信上联系了同学,没想到一直没有回信。中间那个自称是“她同学”的人又打了两次电话,一次比一次急,同事也跟着着急。
毛线就说了,我可以现在就给你转钱,但我建议你至少要等到他微信回复或者连个视频之后,再给他,你们这么些年没有联系了,电话号码什么的并不可信。况且,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丢了钱包等重要信息,首先联系的应该是自己的家人或者至少是关系很亲近的人……毛线见同事还在犹豫,又问了一句,你们已经好到可以互为彼此的紧急联系人那种程度了吗?
这一下,同事彻底被点醒了。她直接拒绝了同学的电话,而三天之后,同学也在微信上回复了她:我在日本出差,找你借什么钱!
言外之意,倒好像她在找借口跟人套近乎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