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个小时,对比罗尔斯·罗伊斯rb211的一万个小时,20倍的差距,怎么比?
当然,d—18t发动机的寿命这么低,原因是多方面,这其中果然有苏联军工系统不重视寿命的恶习,但苏联没有研发这种200千牛级别大涵道比、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经验这一条原因也“功不可没”(自80年代以来苏联经济的持续恶化也是促使苏联政府开始注重装备的“经济性”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但不管什么样的原因,苏联人自己也清楚,装备d—18t发动机的安—124战略运输机不是米格—21、米格—29那样可以快速的、大量制造的“战场消耗品”,是战略级的装备,发动机只有500个小时的寿命肯定是不行的,太浪费!必须加长寿命!
所以,d-18t在1982年研发从成功后,1984年的时候,伊夫琴科设计局接到了增加d—18t发动机寿命的“三步走”任务:三年内,将d—18t发动机的寿命增加至800小时;五年内,将d—18t发动机的寿命提高到至少1500个小时;10年内,d—18t发动机的寿命要达到300个小时。
显然,从苏联航空工业的主管部门给出的这个“三步走”任务也能看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