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猜测不出来,戚永年也猜测不出来。
元青继续说道:“稷下学宫里的士子,太平年间,只是在庙堂之上承担分流的重任,如今大争之世来了,稷下学宫里人才济济,总该要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选择一个明主。”
“在下虽然不才,可也是武王世子,并且也出自于稷下学宫,那些师弟们若是来投靠于我的话,兴许,我还可以徇私舞弊,可以让那些师弟们,在我的门庭之下,节节高升呢。”
戚永年听到这话,也没有生气,也没有嘲笑元青。
因为元青知晓稷下学宫里的门道,也清楚,那里面的人,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真才实学的。
进入稷下学宫的前提条件,和家世背景没有关系,却一定要讲究一个根骨清秀,悟性出众。
那样的人,又有名师教导,肚子里肯定是有真才实学的。
然而,稷下学宫不单单是培养文臣,里面也有武将,只是这些年来,稷下学宫里的士子,写出来了不少风靡一时的文章词赋。
而其中武将,在账面上的成绩,有些拿不出手。
也没办法,稷下学宫里的武将想要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战绩,除了去上战场,也没有其余的门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