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形态,由原本的圆球状,被拉长压扁,均匀地附着于宇宙胎膜之外、大罗天之下,将整个盘古宇宙的外层给包了起来。
若是此时有人在宇宙之外的混沌中,观测整个盘古宇宙的结构,就会发现此时的宇宙结构,与太古天皇时代截然不同。
太初时代,混沌初开,天地始分,轻清在上,重浊在下。一片汪洋大海,浮于重浊之上,浩瀚汪洋,环绕于大陆之外。天上地下,天地一体,无分区别。直往上飞,便是化为天穹的鸿蒙清气海;直往下行,便是承托起无边汪洋大海与盘古大陆的鸿蒙浊气。
天皇纪初期,太一辟鸿蒙清气海为太一天界。天心运转,鸿蒙浊气中诞生九幽之地。后,九幽之地辟为冥界,与天界相互呼应。自此,天界与幽冥互相分离,化为另外两个空间,不与大地同处一个空间层面。
此时的盘古宇宙,大体以天界、地界与冥界为中心,演化出各个层次的虚空。除去大周山还与天界、幽冥相连之外,往上往下,再也无法直接前往天界与幽冥世界。整个宇宙处于界壁胎膜包裹于宇宙之外,天界在顶、幽冥在下、地界处于中间,四外皆是无量虚空的形态。
此时的宇宙仿佛一枚鸡子,蛋清部分为无边虚空,中心蛋黄所在便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