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自然对他感恩戴德。
要知道这些刘氏宗亲,后来基本都去了洛阳,投奔了刘秀,其中既有人封王,又有人封侯,而当年赵熹的善举,无疑为他在刘秀这边建立了深厚人脉关系。
而且赵熹的人脉关系,可是皇室宗亲的人脉,这个人脉关系太硬了。
大臣可以倒台,但皇族宗亲只要不做出谋反之举,便很难倒台,朝廷的三公九卿可以随时换人来做,但皇族宗亲的王侯之位,却很难被人替换。
后来赵熹能平步青云,甚至得罪了刘秀的叔父刘良都可以安然无恙,基础就是从这里打下的。
赵熹和邓奉的关系特别好,两人年纪相仿,同是南阳人,皆为才华出众的后起之秀,自然是惺惺相惜,关系也比旁人更亲近一些。
只不过赵熹十分不满邓奉谋反之事,多次出言劝阻,但邓奉都没听。
这次朱祐被擒,赵熹再次劝说邓奉,最好是把朱祐放了,即便不放,也不可难为朱祐。
你们当年都是一同在舂陵起兵反莽的袍泽兄弟,倘若你不能善待朱祐,便显得太薄情寡义,会大失人心。
邓奉对于赵熹的建议还是很重视的,听了赵熹的这番话,他果然没有羞辱朱祐,只是把他关押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