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话音刚落,周围围观乡人就一阵小声的嗟叹,好像很想叫醒朱平安似的。
平安郎啊平安郎,你还是经验不足啊,你怎么就看不清你大伯的真面目呢他刚刚为啥偷偷溜走啊,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
哎,平安郎太过心善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马骑啊
都到这时候了,平安郎还护着他大伯,平安郎真是仁厚啊。
哎,同样都是朱家人,怎么差距这么大呢瞧瞧人家平安郎,再瞧瞧他大伯
朱守仁你学到了吗?
舆论一边倒的倒向了朱平安,乡人们心里面都认定了冯户书所说的话,此刻对朱平安都是称赞,当然对他大伯朱守仁则是另外一番态度了。
朱平安不着痕迹的扫了一眼众乡人的反应,大家都能看出来的事,他自然也能看出来,对于自家大伯是何秉性,朱平安比众乡人明白的多,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考虑到大明的时代背景。
这是封建社会,还是家族亲族盛行的时代。
如果自己因为外人一句话,就质问或者怀疑身为长辈的大伯的话,未免会被人指责信一个外人却不信自家亲人之类的。当然,也不是朱平安对自家大伯动这么重的心机,还不至于。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