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华听了严世蕃的评论,不由跟着的点了点头,以前还没太注意,现在听严世蕃这么一说,再品一品,好像确实是这样啊,杨继盛的这篇奏疏,确实言过其实了,他的建议和想法太偏激了,太不切实际了。
“严大人真知灼见,方正深以为然。杨继盛此人名不副实,太过自以为是,总以为天底下就他是对的,毫无自知之明,其实他才是最错的那个。”周方正紧跟着拍了严世蕃一记马屁,将杨继盛往尘埃里可劲儿踩。
严嵩听完严世蕃的评述后,皱着的眉头微微舒展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
“杨继盛还有一篇奏疏,那是他任山东诸城知县时弹劾当地知府张大年的,其中一条主张竟然是‘是岁大旱,颗粒无收,乃天罚知府主政之过也’......这黑锅扣的,都赶上圣上的待遇了,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严世蕃接着又提了杨继盛的另一个奏疏,同样嗤之以鼻,讥讽杨继盛乱用天人感应理论。
天人感应理论源于《尚书洪范》,是中国古代一种古老的思想,到了汉代后渐渐成了儒教的神学术语。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相互感应的,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古人认为如果天子不仁不义,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