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具体多少钱比较难判断,不过……说句实话,流拍的可能性很大。”
“流拍?为什么?和上一次那个一样的假古董?”
此类品鉴会常常(但不是必然)会有一种保留节目,就是选一件或者两件“假货”上场。这个“假货”可不会是现代那些造假商人的成果——那种就太没档次了——而是古代仿造的成果。比方说一件明朝时期制造的,假冒两汉年代的古董。虽然东西本身是“假古董”,但是因为造假的年代久了,结果伪造的东西自身都变成了古董。
这种东西,最能体现专家的眼光和水平。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当的价值。要说宋权把这样的东西当做压轴来展现协会的水平……这也不是什么离谱的事情。
“不是,是因为价值可能太高了。”宋权回答。
在他们有一句没一句说话的时候,台上的鉴宝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东西已经换了好几个了,包括郑板桥的真迹在内的几件都已经成功出售,但并没有被抬上很高的价格。此时登场的是一件明代景德镇的瓷器。
“价值……太高?”
“价格至少在三、四千万以上吧,我个人估价为八千万左右,这还是很保守的价格。但是说句实话,虽然我这么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