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台湾岛垦殖,据说广州市面上招揽移民的价格已经明显上浮了至少三成。这甚至影响到了海汉在广州府的移民基地运作,从1633年年头上开始,番禺移民基地的新招募移民数量就直线下滑,有移民倾向的人口纷纷将接受雇佣前往台湾作为了求生的第一选择,这个效果是当初制定高雄港开发方案的众人都没有料想到的变化。
执委会对此倒也没有什么不满,既然商人们愿意花这个钱组织雇佣劳力,海汉也没什么理由阻挠。反正这些人到了高雄之后定居下来,日后迟早还是会选择加入归化籍,相比海汉自行招揽的移民也仅仅只是入籍时间早晚的问题。
不过澎湖基地接收移民的数量倒是不跌反涨,因为这边的情况与广东完全不同,所接受移民中的大部分并不是来自于福建当地,而是大明北方的战乱地区。由于海汉方面给出的回报较为丰厚,以往跑北方航线的福建海商纷纷改旗易帜加入到跑腿的行列中来,将北方的战争难民运到澎湖,换取各类海汉出产的紧俏货,运回江淮一带换成银子,再用银子招募更多的难民。
这个操作方式十分简单,而利润也相当丰厚,一艘四百料的海船如果每个月能在澎湖和淮安府之间跑上一个来回,就能净赚千两以上。这其中只有少部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