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有限的一两个商家,因为这样做几乎无异于自断财路。荀鹏程甚至大胆地猜测,说不定这种报纸的幕后东家就是那几个打广告的商家。只要针对的目标客户群体足够大,这种宣传就肯定会有一定的收效,用这种经营方式来维持报纸的运营也未必会见得亏本。作为海汉国内文教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报刊这类的出版物也因此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这里的报刊内容就不仅仅是像三亚那样以时事新闻和国家大政为主,而是有着更为多样化的风格。
例如荀鹏程从市面上买到的一种名为《职教参考》的报刊,其内容便是以儋州本地诸多书院的职业培训专业课程为主,基本上都是各式各样的软文和广告。荀鹏程曾经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自然一眼就能看出这份报刊的生存模式就是替各家书院的招牌专业做广告宣传。
这种行业报刊或许对穿越者来说不算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却是从未见过的新玩意儿。哪怕荀鹏程在三亚当了两年记者,也没见过三亚有哪个行业发行了这类报刊,原因无他,民众的文化素质还不足以在某一个单独的行业中支撑起一份报刊的发行成本。而儋州为数众多的书院却恰恰提供了合适的条件,这份报纸据说每个书院都会订上若干份,以此作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