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生活画面,时间推移并不能使美好的事物转变,“花不老”并不是真的花从不凋谢,而是在人们眼中永不凋零,“月又圆”也不是才圆,而是未见缺,只见圆。这里的描写,以心理真实去刻画生活真实,用情感真实塑造了艺术真实,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在后三句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作者把过去的感受化成独特的人生期待和追求,他希望能真的象自己想象的那样,花不凋、月常圆,人也和花和月一样,青春永驻、幸福常在。
李煜前期的作品中春怨秋闺词很多都有对人生的感叹和希望,但有如这首词一样热切的企盼和依恋的情绪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大概因为他那时并不能真正体味到“失而弥珍”的道理,所以他前期作品虽然怨深愁切,但对生活的底蕴却并未有更深的感触。而只有当他真正体味到一切将失而不能复得进,他方能真正对这一切产生深深的依恋,而这种依恋恰恰是建立在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之上的。
毕竟亡国了嘛,根本不能失而复得。
王琛十分理解,只是他不理解的是,这首《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应该是李煜被俘后押在京城的时候所作,怎么提前出现在这里了?
好吧,他只想到了一种可能,又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