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塑料的尾翼,理论上稳定性还是不错的。
箭杆加上的箭头上的*,重量不小,射程可以远一点而且为了使用方便,能够达到实战要求,李海波采用的是触发式爆破,这样固然威力十足,省去了很多环节,但是安全性就要差很多了,他临时想出来的玩意,总不可能来得及涉及安全销吧?
每组一共三十枝,属于集束发射,理论上的有效覆盖范围达到了三十平方米,关于这些数据都是李海波自己计算出来的,因为没有经过实战,都是纸上谈兵。其实他这套火箭炮的原理就是我们古代的所谓三床弓弩,发射的也类似于传说中的踏蹶箭。
但是跟那时候不同,都是通过滑轮和机械辅助来发射的,要不光是一台这种弓弩就需要至少几十人才能操控。李海波叫人丢下一只救生艇,他要亲自试射一下,当然箭头上的*都用同等重量的其他东西代替了。
等到救生小艇飘到了大约四五百米的时候,李海波调整好瞄具,发射了一波,嗖嗖嗖声中,三十枝火箭破空而出,还真有点火箭炮喀秋莎的意思。但是落点却稍微远了一点,在小艇的前面几十米落入了海中,看来这家伙的射程还是被低估了。
再次发射一波,依然没有打中,但是距离已经很近了,其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