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开封,继而下诏罪己、内禅。尽管他嘴上在说让位,“吾有此意者数年矣”,其实那是假话。
如果没有金兵南下,“方富于春秋”的徽宗(当年他才44岁)是绝不会退位的。这点,他的儿子赵桓也看得非常清楚:逊位,其实是为自己找个替死鬼。故而赵桓曾一再拒绝登基。
徽宗在镇江有着较深厚的人事基础。东南诸路是他和他的亲信们经营最久、根基最深的地区。蔡攸是他亲信蔡京的长子,历任开府仪同三司、镇海军节度使、少保,曾久驻镇江。
任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的宋焕,是蔡攸的嫡堂妻弟,也曾驻守镇江;此前,蔡京四子蔡絛又被任命为镇江知府……不言而喻,这些条件对他在镇江复辟帝位十分有利。
徽宗南下之初,隐姓瞒名,微服而行,自称:“姓赵,居东京,已致仕,举长子自代。”
其旅途相当艰辛:“乘舟以行”,“以舟行为缓,则乘肩舆。又以为缓,则于岸侧得搬运砖瓦船乘载。饥甚,于舟人处得炊饼一枚,分食之。”宋徽宗出逃如此仓促,却又目的地十分明确——镇江,一步也未耽误,可见他确有预谋。
收罗党羽是实践复辟梦的人事基础。宋徽宗出逃镇江,一路上,有大批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