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可是一个好地方啊!”张越眨着眼睛,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可能在旁人看来,此地苦寒,雁门十四县,户口接近八万,人口超过三十万。
但,只有一百万亩不到的垦田和数十万亩的滩涂地与盐碱地。
靠着这么些土地,当然是养不活这么多人口的。
更不提,雁门还屯驻了一支满编为八千人的句注军!
虽然现在,句注军烂了,但八千脱产士兵,每年的开销和各种军械支出,依然能吓死人。
所以,在过去雁门与上郡一样地方财政,需要并州甚至中央支援。
每岁,中央拨款数千万,大司农平准粟米、豆麦百万石,并州刺史再从其他郡县调运钱粮数千万,以维系雁门郡的行政与军事。
故而,此地在匈奴人远遁后,就渐渐成为了一个长安贵族权贵眼里的鸡肋。
有能耐的人,是不肯来此的,而雁门本郡的人才,只要一有机会,就想尽办法外调。
于是恶性循环,变成了今天的样子,为韦延年与马原所趁,让雁门郡成为了豪强乐意,门阀温床。
但……
在张越眼中,雁门郡却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