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棉花的产量很低,纤维也很短,在后世已经被淘汰。
后世全球的棉花产品,主要都是原产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长绒棉和细绒棉。
这两种棉花,优势很大,尤其是细绒棉,产量高,纤维长,所以在后世中国被普遍种植。
若张越没有空间,恐怕也不敢搞棉花种植。
因为,印度产的粗绒棉,成本高,产量小,经济效益也低,最重要的是纺织难度高。
不然,也不会在其引入中国数百年后,都无法让棉花制品淘汰亚麻制品了。
但有了空间以后,张越就可以代代优选,最终培育出堪比细绒棉,甚至超越细绒棉的全新棉花作物。
如此中国的棉纺织业,恐怕就牛逼大了。
说不定,能迅速的淘汰掉亚麻制品。
除此以外,张越还利用了回溯功能,将后世的曲辕犁的图纸给找的差不多了。
虽然代价是,他足足用了五次回溯,才一点一滴的从各种生活细节乃至于电视画面之中,将曲辕犁的模样给回溯出来。
但这超值!
曲辕犁,乃是农业社会的bug。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汉室农业来说,几乎就是个外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