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与我去解围!”
    在了解韦济的真实为人以后,秦晋已经对他生出了一些轻视之意。从对杜甫迁居而后恭的态度上来看,他对杜甫如此上心,也无非是要巴结自己而已。有了这种认知,试问还如何将他如名士一般对待?
    说到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肯于保持风骨的名士已经越来越少。而那些善于察言观色,又只知道阿谀奉承的人则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时期还发展处了一些扭曲的观点与言论,正如坊间有言,笑贫不笑娼。
    在大唐盛世,穷已经成为了遭人鄙夷的重要因素。至于管仲鲍叔牙之类的美谈,却是从此之后再不复见。
    所以,韦济对杜甫的一切作为,不过是他求官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事实上他也的确达成了目的,若非秦晋走了魏方进的门路,力保他和杜甫,这两个官场上沮丧之人,又何能有今日的风光?
    话句话说,韦济已经在潜意识里将秦晋当做了恩主,是以才会对秦晋颇为关注的杜甫百般回复,然则这种回护显然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不能因此而得罪了朝中同僚。而使自己平白增添敌人。
    韦济怕得罪人,秦晋从来都不怕,既然有人敢对他的人公然下手,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片刻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