帚”,值得自珍。
“我已有此意。”
李不琢对胡老的要求并不排斥,创立法门的各族前贤不吝把法门留在石碑上,他参悟石碑的心得又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本来就打算重写一本壶天手记留给后人。
“甚好,甚好。”胡老呵呵一笑,赞赏不已。
李不琢若不肯把参悟石碑的心得透露出来,倒也无可厚非,但自古至今身具宗师气象者,心中所求并不只是自身超脱,这也是梨山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既然是胡老先开了口,李不琢也没再写壶天手记,离开圣院时,就在屋前的墙壁上,将几处适合人族前贤留下的碑刻疑难晦涩处点明,这才去往梨山。
一路上,心中琢磨的仍是昨夜初创的周天剑宿法。
自创法门,的确最契合自身,但李不琢只是初入周天圆融境的炼气士,受境界所限,虽有剑道种子推演,加以梦中春秋辅助,这门周天剑宿法离完美所差甚远。
以他炼就的六十七尊身神 来推算,将周天剑宿法练至圆满,还只能调动四成天地元气,尚且算不上中等法门,需要进一步推演完善。
“六十七剑宿,皆可容纳剑道意志,丹青剑典中的四十六种剑道意志不算卓越,我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