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的地理、经济、人文以及刘湘所辖川军的特点、以及可能会采取的军事行动的力度等细细的讲了一遍。
毛泽东沉思许久才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昌云你掌握的情况很全面细致,听起来道理充足。但是,很多同志表示希望改变军事指挥的目的,也就是寄希望在你认为不太可能实现的黔北建立根据地、或是与四方面军会合这两点上。政治局扩大会议明天就要开会了,如果这个时候再提出别的主张,在此地不做任何努力,势必会产生负面的作用。昌云,你可以先制定一个方案以作不测。”
毛泽东的选择针从现实来看无疑是正确的。
中央红军以前还没有吃到过远离根据地的苦头,中央的一些领导人也急于挽回颜面,这一切都促使人们想用最快的方式稳定下来,以重新开创局面。如果谁猛地一下提出要继续远征,就等于把自己和大家对立起来了。
况且,毛泽东自己本身也未必不想停下来。此处离原来的根据地尚不遥远,一旦重振旗鼓,说不定就有打回去的可能。尤其是在大部分指战员来自于土生土长的农民的红军中,这种倾向尤为强烈。毛泽东不能不顺应民心,考虑到来自基层的呼吁。
于是谢昌云只得埋头开始草拟一份首先在黔北一带来回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