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的大部将领们不太懂,但美军和谢昌云手下的将校都是云运用过现代化战争方式的,因而非常重视原子弹投掷前的战场制空权和轰炸机编队突防这两个环节。
这些将校很赞成谢昌云对未来核条件下作战形式的分析。
谢昌云认为但凡决定在敌我交战区使用原子弹,就说明了在具有关键作用的某个战役环节上双方处于势均力敌、或己方处于劣势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敌方是不会让原子弹从容落到自己头上的,因而必会加强空中的防御,针对每一批可能是运载原子弹的重型轰炸机进行拦截。
所以谢昌云主张要严格贴近实战环境来全过程的进行演习。
当然,谢昌云也提到了这是在目前只有单一的以轰炸机为核弹运载手段的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情况,等以后核弹的运载手段多样化了之后,核防御的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由于机载雷达和机载电台性能上的差别,经过四十余分钟“激战”,争夺制空权的空战以十一比四决出了胜负,“敌方”战斗机被驱逐出了战场上空。
而轰炸机以掩护战斗机编队则在数量占优的情况下,以己方损失一架战斗机、击落“敌方”全部四架战斗机的结果突破了第一道空中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