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带着逛了逛马家的园子。
马儒宵是从母亲那里知道段青恩即将入县学,并且和自己住一间屋的,于是在逛园子的时候,他顺带也把县学的情况介绍了一下。
先生们都十分严格,但从不藏私,也并不偏袒任何人,同窗们也都十分友善,平日里大家下了学都会去竹林那处一起吟诗作对。rdquo;
这是在隐晦的跟段青恩表达不用担心因为他家穷而遭到不公平对待了。
段青恩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马儒宵才又接着说道:县学每一个月一小考,每三个月一大考,师弟可要注意,若是考不过,小考两次不过便不能再在县学念书,大考三次不过也是如此,每年都有许多同窗因为此规定而离开县学。rdquo;
这规定也是后来的县令慢慢摸索着订的。
毕竟县学县学,那是要认真读书的地方。
可历代的县令可没有第一任那么有钱,能自掏腰包去补贴这些穷学子,为了有钱运转和补贴穷学子,县学学费必须昂贵,而这也就造成了只有权贵人家才能有钱进县学。
这些钱对于穷人家来说是一辈子都不敢仰望的财富,可对于权贵们来说,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一开始,指定这个规则的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