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相对有点潮湿,在这样环境下保存下来确实是奇迹。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养尸地的环境的缘故。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们。钺点点头,“这里四壁用清砖堆砌,棺淳放进去后,再把彩色土浆浇注在砖墙与棺淳之间。所谓彩色土是用糯米熬制成稀浆,再加上石灰黄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的。”
“与现在的水泥有些相似。”我补充了一句。
古代的人喜欢用浇浆法给棺材包裹上结实的密封层。
书上说明矾作为一种混凝剂防止浇浆开裂,从而加强密封性。
这时我才发现棺材中有一些棺液,这个洞穴里雨水浸不透,哪来的水?
这棺材中的液体究竟来自哪里呢?
阿古上前看了看,我们也上前凑近开始检查那个棺材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墓底部的处理相对简单,彩色土浆也要比棺木四周和顶部要薄出很多。
山谷外面是海,一带海道纵横地下水位比较高,所以可能当年特意做成叫薄的底部棺底,是的,地下水在千年的时间里,从下面一点点地渗透进去,形成了棺液。这个墓穴密封缺氧,尸体腐败早已经停止,棺液的浸泡恰恰帮助了保持尸体的湿润。
“我们走吧,早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