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这纪家二太太,早先她儿子娶亲,娶的妻室无一不是嫁妆丰厚的,可那新妇入门,嫁妆却全都被她拿去充了公,说是‘既嫁进纪家,那就是纪家的人,不管带来多少东西,自然都姓了纪’。”
“京城官宦人家,读书人家不胜枚举,向来只听过‘妾无私产’,哪听过谁家的正妻嫁妆都要充公的?”
“况且那纪二太太贪财算计不是一两日了,祖母打听到她当年嫁给纪家的时候,是带着四十六抬嫁妆去的,可成婚后的第三天就到纪家老太太面前哭哭啼啼的要嫁妆。”
“说是成婚前家里生意便遭了灾,赔了许多银子进去,父亲怕她受委屈,东拼西凑地凑够了这四十六抬嫁妆,外人看着且风光,可家里早就捉襟见肘了。”
“她如今得了好归宿,嫁到了锦衣玉食的纪家,可想起家中的老父老母处境窘迫,就觉得良心不安,夜不能寐,所以想求老太太许她将嫁妆退回一些给母家,好助家里度过多事之秋。”
“纪家老太太实属个善心的人,见她如此可怜,便准了她随意支配自己的嫁妆。”
“纪二太太隔天就派人将其中二十四抬嫁妆抬走了。”
“可后来过了许多年才知道,她母家的生意如日中天,根本就没遭半点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