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尝试着去找刘明写信了。虽说他代写书信也收两文钱,但比起其他人的三四文钱要便宜很多,而且吴家村里无人代写书信,若家里有人识字还好,若没有,写一封信还得专门跑去县城。
村里又有几个识字的呢?当然,吴家村除了刘明,也有几个读书人,都是在县城私塾里面上学的。但一般能够上学的读书人,一般要么都是家境比较富裕,不缺这么几文钱的。毕竟孩子读书的花销一般村里人也负担不起,一个人读书到考科举往往要花十几年的时间,不光是束脩,还有笔墨纸砚,书籍都是十分珍贵的。再者,读了书的人往往都有点清高的毛病,不说视金钱如粪土,但提钱就俗气,为了几文钱代写书信有失读书人的身份。
其实一开始刘明也是抗拒的,唐婉秋给了他两个选择,不写书信,跟以前一样喝粥饿肚子,代写信,给他做喜欢的炒猪肠。小少年立刻就屈服了,不光是屈服,还一丝不苟的执行了唐婉秋的要求。
渐渐的,村里人越发觉得刘明代写的书信好。虽说收两文钱吧,大家都知道他家情况,父母没有了,现在还添了表姐这张嘴,收钱也能理解。而且他收的钱比别人家便宜,但是写出来的信比别人家的厚。那些县城或者其他代写书信的人,听他们念叨半天,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