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表青里红。”
“宋代吏冠主要有三种:一是进贤冠,用漆布制成,冠额上有镂金涂银的额花。冠后有「纳言」(帻巾),以示忠正。二是貂蝉冠,也叫笼巾,用藤丝织成,表面涂漆,正方形,左右用细藤丝编成蝉翼形状二片,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各有三只小蝉,衔玉鼻,左插貂尾。据说,貂取其「内劲而外温」之意,蝉取其「居高食洁」之意。三是獬豸冠,即法冠,冠上涂碧粉,梁数依品级而定。
幞头是宋代官员的主要首服。上自皇帝下至官吏,在朝会、公座之间,常穿公服,戴幞头。这种朴头多用藤或草编织巾里,外面用纱,涂漆。宋代幞头和唐代幞头相比有所改进,以直脚为多,起初两脚左右平直展开,后来两脚伸展加长。宋代文人多以裹巾为雅观。东坡巾相传为宋代文豪苏东坡所戴。这种巾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稍窄小,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戴它则有角,介在两眉间。宋代文人以戴东坡巾为雅致。此外,还有「程子巾」、「山谷巾」、「逍遥巾」等等。百官朝服凡是六品以上的官吏,腰间都佩有一个金或银的鱼袋,表明等级差别。官吏的革带,标志着职位高低。皇帝、皇太子用玉带,大臣用金带。”
而平民服饰可以从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