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兵不认识将,将不能统兵,如何打战?所以连连败北。所以,我们治理朝廷的思想应当发生变化,不能因循守旧,而应与时俱进,文武都不可偏废,这历朝历代,江山是打出来的,不是你拿钱买来的,枪杆子里出政权。
攘外必先安***因是主要因数,那么我们内部环境又有那些问题呢?那就是在上述朝廷指导思想下,基本国策下的产物是三座大山——冗官,冗兵和冗费。
冗官是在重文轻武的观念下的强化与执行,纵然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但危害更大。在古代读书和做官息息相关,读书说白了升官发财,所以极重文治的国策导致科举考试领域的繁荣,朝廷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我们大宋朝对士人太好,恩赏太厚,整个机构臃肿得不行。大宋官家们仍厚道,从不精简机构,慷慨赠予王公大臣金银珠宝,班仅庶僚,非有殊迹,亦被横赐。所以到先皇咸平年间,已有具体数字,天下冗吏多达十九万五千余人,而且,那些使相节度荣衔的大官薪俸支出大的惊人。以三班院为例(供奉官,左殿直,右殿直),宋初只有官吏僚员300人,先皇已有四千多,现在已经过万。如同钱大人说得倒是实事求是,前朝每届取进士三四十人,而宋朝动辄四五百人;公元991年,朝廷取士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