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对中央皇权威胁,订制出了这整套以文制武、兵权分立的措施,使军队内部互相牵制、动辄掣肘,弊病丛生。正如贾昌朝所言:今陕西四路总管而下铃辖、都监、巡检之属,悉参军政,谋之末成,事已先漏,甲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将不专号令,故动则必败。再加上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战争时战区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监担任,而且改变战略必须经过皇帝同意,战场上不能当机立断,优柔寡断必受其害。但防边根本不用厢军,需要调用禁军。朝廷的用意始终在防守。更关键的是,朝廷怕军队中出现第二个宋太祖这样的黄袍加身的厉害人物,所以规定禁军分番戍守,也就是一年戍边疆,一年调中央,一年再换个边疆。军队来回折腾,将军则原地不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再加上其弟宋太宗订制的将从中御政策,更胜一筹,当部队出征时,他预授将帅阵图,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因地因时,便宜行事的指挥作战的起码要求。而远幽居深宫、远离前线的皇帝和二三大臣,却天马行空的依据主观臆测,随意制定作战阵固,错误地钳制剥夺前方将帅的机动指挥权,极大地扼杀了主将战场上临机应变的主观能动性。这种错误的做法沿用至今,使北宋本来多而无用的弱兵,如今祸不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