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的位置,要他请人开凿。于是,那人请来工匠,说来也奇怪,凿子碰着哪里,哪里的石块就纷纷而落,很自然地,一尊神圣的大佛呈现在面前。不过我觉得是当地一些虔诚的佛教信徒发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完成这一宏伟工程,那些虔诚的信徒通过化缘、募捐等方式到民间筹集资金,然后花钱请来以刻凿佛像为职业的石匠对整个山石进行设计。而大佛刻凿的确切时间由于没有确凿的记载,因而民间流传着三种版本。一种版本是,明万历进士曹学诠在《蜀中广记》卷二十四《名胜记》第二十四中写道:县(南部县)东南与蓬州(今蓬安)相接三十里为禹迹山,禹治水所经也,有小石泉,凿石为像,层楼覆之,宋绍兴间何汝贤有禹迹山院记。所以人们据此推断,北宋时期大佛就已经存在。另一种版本是,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45),北方战乱连年不断,唐玄宗入蜀避难,一大批画匠、雕工、高僧跟随他进驻四川,并带来了四川文化艺术的繁荣。后来,四川图腾石佛进入了鼎盛时期。大足石刻、安岳石刻、巴中石刻、广元石刻以及乐山大佛等先后涌现出来。这些石刻佛像的涌现表明,禹迹山大佛“出生”的最佳时机也是那一时期。第三种版本是,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沈荣(成都府犀浦尉的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