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期末快来临时,苏媚意外出了一次小名。
虽然她将大大的苹果写成了太太的苹果,除了错别字,语文老师看完了这篇稚嫩无比的儿童作文,为班级这名极品差生能描写出五百字语言丰富的话感到惊奇!
惊奇之余,老师从厚厚的一搭考卷中抽出苏媚的卷子,当堂朗读了她的“华夫饼干”。
苏媚借用了桂林山水的写作手法,写道:“华夫饼干真香呀,华夫饼干真脆呀,华夫饼干真甜呀,它像蜂蜜吗,它像苹果吗,它像朋友吗,对,它就是一个零食,但是,它又是我的好朋友。”
呜呜呜……延伸写了无数的东西出来,老师望着这个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分不清的地得的孩子,标点符号乱七八糟的小姑娘,肯定了这篇作文。
同桌刘治初流露出羡慕的眼神,“我每天带点零食给你吃,你帮我写这周的日记,好不好呀!”
苏媚流着口水一口答应,“没问题。”
只要与零食、零花钱挂钩的事情,她乐于助人为乐。
两个助人为乐的孩子多少取得了一点进步,例如,刘治初的语文突飞猛进,再者,苏媚“的地得”终于分清了点,错别字出现的频率处于下降的趋势。
数学老师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