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反驳。
拓跋琰扫视朝堂,最后停在独孤长信身上。
独孤长信缓缓抬起头,两人目光相对间,他暗暗点了点头。
在朝臣们的一片惊异中,向来回避军务的地官大司徒也站了出来。
“陛下,臣附议太师所奏!”
独孤长信抖了抖宽大的袍袖,挺直了腰板,“太师大人所言,句句在理!先有民生,方有国计。今年春季月水已高于往年,初夏将至,黄河洪水泛滥已经可预。兴建义仓,刻不容缓!”
“臣附议!”
“臣附议!”
独孤长信说完,不少朝臣一一个站了出来。
其中多是大司徒府和大司空府的人,他们都是与军国支计、工事营造密切相关的六官府衙官员。
附议的人中虽然没有公卿王侯,可却都是相关事务的经办之人,真正的人心至此便一目了然。
拓跋琰维持着平稳,“既然太师大人有此议,又有司职命臣附议,朕亦”
准奏二字还没说出口,就被急着冲出来的大司马于瑾给打断了。
“陛下!臣有议!”
拓跋琰心里一沉,果然没有那么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