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赚够了的商人们做不下去了,离开了,那总有别的商人会来填补起的。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一开始有商人走也有商人来,但慢慢的大家就发现这个地方简直就不是一个能常待的地儿呀!
每年县衙要收他们的税,是明理一笔,暗地里面还有一笔。
交完了税还能赚几个钱?辛辛苦苦大半年还没有人家打长工的来的实在呢。
商人们也是有群体的。他们做生意难免会交往很多人,这一传十十传百。大多商人都知道这县真的是不要随意的来。
来了就有可能走不掉,就算走掉了,可能连裤子都输得不剩了。不想要那般凄惨,那就去别的地儿待着吧。
一开始县令是先从哪些大的富得流油的商人下手。
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们被敲诈的次数多了,知道这个地儿不是久待之地,赶忙快速的撤掉了在这里的生意,县令又开始从其他的留油留得的没那么丰富的商人们下手。
现在留下的就是一些这本县里的一些小的商人,他们的家都在这儿,生意做的也不算大,所以没有办法离开。
不过估计让他们再坚持,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这货物的价格如果卖高了,老百姓们根本就买不起,卖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