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对应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能生木。
五藏之间,相生相克,构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圈,联系十分密切。
因此只要有其中一藏太强或太弱,牵一发而动全身,就会引起生克的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衍生出心肾不jiāo的失眠,肝脾不和的胁痛等疾病。
和法的要旨,就是调和五藏间的生克平衡,使之正常运转,则百病不生。
和法跟汗法相比,复杂了许多,就连针刺的手法也有各种不同的侧重,分为和肝木,和心火,和脾土,和肺金,和肾水,和气血,和营卫这七种手法。
郑翼晨知道自己不需要把这些手法完全都掌握,只要学会两三种,加以钻研,也能治疗五藏不和的病症。
中医有李东垣的“补土派”,朱丹溪的“滋yin派”,郑钦安的“火神派”等流派,无一不是享誉后世的大医家,这些流派治疗病症有一个特点,就是只侧重某一种脏器治疗疾病,就能使五藏平衡,百病不生。
也就是说,他如果能深刻体会五行间的变化,对疾病的归属了然于胸,只要掌握和法的其中一种针法,都能治疗任何五藏不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