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得多的,熟读经义注疏,就极可能过试。
明经科先考帖经,每经十帖,每帖三言,通六帖即为合格1引。再是墨义考十条,同样六条为通。再是时务策三条,过两条为通。
最后由各自成绩,将及第者分为四等,分别授予官职。
明经科的题目并没有太大差错,几人过目后细语了几句,觉得可以。暂时放到一旁,再做定论。如无意外,今日应对可以定下。
随后是诸史科,主考史料。每史问大义百条,策三条。这题由门下省的官员过目。
再有是明算、明法、明字等科目。
这些科目平时参考的士子人数并不多,招录的考子人数也不多,大多为选拔专门人才。
将这几门科目看完,天色已经快晚了。礼部尚书上了年纪,觉得有些疲惫。
初初过目一遍,要全部定下还需复议。科考一事真是劳心劳力。
最后是进士科的试题,也是每年科考的着重之处。
进士科明年中考的考子,不及明经科十中之一,最为士子青睐推崇。
进士科及第,对有心气的考子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常有道:“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为不美。”、“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