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秦嬷嬷如何劝说,流光铁了心要发钱。接下来的几天,二卫买来十几个下人,雇了短工,先整修院子,再按她的吩咐,去城内寻找合适的地点搭建善棚。
拿钱开路,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闹市区街头,贫民聚居地,两头城郊,共建了五个棚,每棚预备配三个人,一箱银子,发完回家再领,保证领钱的人不会空手而归。
棚子建好的当天,按流光的要求挂上告示牌,写明哪日哪时开始,陈府分发善银,一人十两,有需要的可早来排队。
此牌一出,在渝城引起了轩然大波,识字的转述给不识字的,先看见的告知没看见的,一传十十传百,不过半日,内城百姓全都知道了。富人穷人,贵家贫户,甭管是谁,开口就是讨论这件事,陈家是哪家?为什么要发善银?一人十两不限身份是疯了吗?一时间各种议论猜测沸反盈天,很快惊动了郡守黄大人。
黄大人喊来郡丞,问道:“哪个陈家,家主何人?开善棚需得报备官府,为何本官不知?”
郡丞缩着肩膀:“陈家上报郡衙,下官当日就跟您报备了啊,您说此等小事让下官循旧例办理的。”
黄大人恼怒地狂拍几案:“你说清楚了吗?五个善棚,广发银子,闹得城内人心躁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