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3微米线宽工艺的芯片生产线,用于生产八0八6pu。摩托罗拉不仅是晚了两年才上的3微米工艺生产线,而且是从19八0年运作到了19八5年,生产线的潜力早就已经挖光了。现在比较先进的是15微米工艺,这是intel在19八5年推出的3八6pu使用的工艺。再往后,到19八9年,intel就应用1微米工艺生产4八6pu了。
而现在晶圆厂的主流技术,则是1八到2微米线宽工艺。3微米的生产线不能说没有,甚至完全可以再运作十几、几十年。后世王船夫接手的华晶“遗产”还有好多从香港转手的欧美八十年代二手设备。
但是这种设备的价格,那就不可能再有价无市了,反而要“随行就市”,变的和其他生产线没有什么两样。就3微米这种大路货色,胡总异株湖公司股份价值的5亿美元,能买回十条不止。
当然,艾迪逊的话也不算完全说谎。3微米工艺生产线技术上虽然已经落后,但在国际上确实还是在被广泛应用。如果能在中国建起一条3微米芯片生产线,确实是能捅破天的大事了。
可再怎么说,八十年代的美元还很值钱。八十年代的晶圆厂还没有那么夸张的资金需求。而异株湖公司的前景,则是任谁都能看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