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社会发展的胡文海。应对起哈德利的问题才能得心应手。
具体的信息组织方式和一些信息技术的细节,让哈德利和不断在记录的赛义夫连连侧目,很难相信这些东西真的都是胡文海说出来的。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哪怕是从学校里学习这套系统,恐怕都学不来他这么熟悉吧?
哈德利从下午一直和胡文海恳谈到了华灯初上,晚饭港务局的人还想请他们去小灶好好吃一顿,却被会议室里的几个人一致推辞,改成端着饭盒边吃边谈。
从哈德利的准备程度就能看得出来,这次巴基斯坦人接收导弹艇的代表团。本身应该就有接触胡文海的任务。
只不过是两边赶巧了,胡文海想借巴基斯坦人的光。哈德利也有问题请教到他的头上。
最后赛义夫记录的文件铺满了一整面桌子,哈德利和胡文海两个人也有点精神上油尽灯枯的感觉。长时间的脑力劳动。让会议室里的众人都显得神情疲惫。
哈德利的倦容难以掩饰,打了个哈欠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胡先生认为,如果巴基斯坦要按照你的这份设想实现信息化战场,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呢?”
胡文海也已经是强撑着了,转动有些木然的脑袋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