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往的南疆战斗经验,解放军若想攻破一个防区中的防御节点,那将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要在一片防区的制高点上与安南军队展开激烈的步兵交锋,付出一定代价之后占领制高点,然后引导重炮兵部队打击周围的山头防线。
占领山体表面,还要拼着命肃清坑道内的敌人。在拔除了这些前线据点之后,解放军还得做好付出重大伤亡代价的心理准备,与敌人在指挥部、补给基地这样的重要防区节点决一死战。
这么一套下来,就说拿下者阴山一战,当时的前线指挥员31师师长**可是准备好了两百口棺材的。
当然,由于廖上将的精彩指挥和细致准备,者阴山一战我军打的那是相当漂亮,牺牲的烈士才没有上了三位数。
可如果当时有针眼无人机,有绿箭巡航温压弹,应该会有更多的烈士能够活着走下战场吧?
就比如,现在一样。
有针眼无人机进行战区监视,断掉了敌人的前线补给基地,接下来可以想见安南人在这一块防区的部署将很快土崩瓦解。
后方的补给上不来。大股补给队伍的行动瞒不过针眼无人机的监视,更躲不开远程炮火的袭击。小股补给部队的行动,没有前线补给基地。携带的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