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吹捧了一下前面的领导,然后便开始兴致勃勃的说道:“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日本造船业的技术比我们先进太多了,咱们中船要追赶这样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但是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认为在国际分工上,中日两国可以实现互补。日本技术高,中国成本低,完全可以联合在一起嘛……”
柴老听着笑容满面,时不时的还点点头,显然对巴立德的这个说法很是满意。
有巴立德带头,后面的发言果然都向着合作的方向去了。中方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日方出技术、出服务,貌似还真是个双赢的事情。
只是最后话筒终于又轮到了宋云辉的手里。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下,他咬了咬牙,站起身来一往无前的说道。
“中日双方合作。当然是互惠互利的大好事。但我认为,如果日方有合作的诚意,就不应该敝扫自珍。我们不仅是要引进生产设备,更应该引进日方的管理和设计等技术体系,这才是对双方合作最有利的方式……”
“好了,你这种不成熟的想法就不要拿到会上来说了!”巴立德站起身来,强硬的说道:“宋云辉,就你们海东造船厂来说,你有那个本事推行日方的管理和生产水平吗?你看到人家日方的生产环境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