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都愁的快白了一半。
“局长,有两个新科公司的同志想要见您。”
冯局长正在埋头看着一份省里转发的文件,19八5年的中国或者可以被称之为“马胜利”年了。稍微关注点国家大事的人,基本不会不知道他的名字。
从今年年中开始,《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几乎就以刷屏的气势,攻占了全中国所有的报纸版面。到了十一月,全国范围内几乎将“承包”,当成了是拯救国有经济的一颗救命仙丹。
这个年代的中国人,无不渴望着有一种巧妙、而又一劳永逸的方法,能够解决国企效率低下的问题。就像是迷信诸葛亮的奇谋妙计一般,相信着,并且寻找着这样一种方法。
当马胜利在石门造纸厂贴出请求承包的大字报,结果原本预计每年亏损10万的八百人大厂,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一百四十万。这个事迹经过全中国报纸的报道,顿时掀起了全国的热情。人民无不相信,中国终于找到了拯救国营经济的灵丹妙药。
从七月开始全国报道马胜利,到如今的十一月末。哪怕是迟钝的渤海省官僚们。也开始鼓吹起承包的春风来了。
冯局长如今在翻阅的,就是这么一份省里下发的。号召学习马胜利的精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