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总是掌握在规则的制定者手中的,如果是有心算计,再多的合同也不过是废纸一张。
即便是退一万步讲,就算合同能够起作用,那些有心人会不会让政府以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为由来增加承包款呢,用屁股想也决对是会的。
今年加一倍,明年加二倍,天知道他们会把价格给加到什么地步,反正刀子握在他们手中,总之到最后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逼着刘默自己主动的退出。
所以刘默当时就提出,一次性的承包三十年,考虑到以后的经济情况会发生变化,那么价格也不可能一直保持不变,决定溢价承包,并一次性的把价格提升十倍。
三十年的承包费用都按照溢价之后的价格进行支付,这样自然就兼顾增长的利差,堵住了其中的漏洞,让别人无话可说。
政府方面对此自是满意,在他们看来就算十年之后能达到五千元,可刘默已经用十倍的价格交了十年,完全够得上之后增长的差额了。
刘默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震撼,高调,在所有人都不明白时,形成一片叫声,哪怕这片叫声里全是骂他傻b的都无所谓,至少已经弄到人尽皆知。
有了这种良好的开端,以后就算有人想要从中作梗,也不好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