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融资,按照常理来说,叶晓奇的公司早就到了融资标准。之所以一直不出去找投资,一是不想受制于人,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管谁投钱,那都是有目的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叶晓奇想憋着,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反正就是不想出去找钱。期间一些小的风投找过来,都是直接给拒了。
通常谈到互联网创业的事情,人们普遍说的都是,谁谁谁已经投资了几轮,谁谁谁c轮投了多少钱,谁家已经第e轮融资了,说的就好像谁家融资次数越多就越牛@逼一样。
牛@逼大概是有的,但是多牛@逼,那倒也不见得。别人投的越多,自己占的就越少,董事会一堆董事操控的公司,跟名义上的公司掌控者有一毛钱关系吗?
互联网这行风气其实是很浮夸的,前面提到的中关村占领美国就不说了,基本上绝大部分公司创业,都是为了圈钱,融资再融资,然后越早上市越好。可是真的上市了,就是成功了吗?上市后遭遇滑铁卢的例子数不胜数,股市并不会以某个人的意愿做反应。
憋着,才是很多想真正做成事业的大佬们的选择。越晚融资,能拿的钱越多,损失的股份越少。越晚上市,股市的表现越好(通常参与融资的股东,都是希望越早上市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