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金军、苏军和盟军人心的三重阻碍,太难,林阡不可能做得到。
“三方阻力都有,那么,便先从己方入手。”林阡却不觉得这个难题比扶起辜听弦更棘手。要中立派归顺,既然必须盟军主动,那和中立派的积怨,当然从盟军开始消融。
楚风流,从“人数差”这个根本上低估了林阡。
所以楚风流失算之二。林阡超前地看见了这一切,因此很早就在为了决心而行动。
“若苏慕梓倾覆,先敞开大门让苏军投奔,再慢慢让他们融入。”苏军与金军地道合作疑案发生后,林阡就对郭子建说。从那时起,林阡就在麾下中着手消解对苏军的仇视、误解、偏见、怨念,让麾下给予苏军通融、投奔的机会。
话虽如此,林阡也承认,收服抗金派本来见效会比楚风流慢,想收服中立派就更慢;要苏军和盟军完全放下前仇。和铺满陇右一样还需要耐心。要耐心?那就等。反正他也比楚风流行动得早,等得起。
金军比宋军对收服苏军有时间优势?楚风流不知道,林阡的想法是,见影晚。立竿可以早。见效慢,行动可以快。
于是,在耿直死后、苏军盟军矛盾激化的日日夜夜,林阡和郭子建在盟军军营四处奔走,似乎在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