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场顶层,这下老城主街上的那家国有电影院彻底歇菜。
电影院属于电影公司,上级单位是文广局,属于事业单位中的企业编制,沿街的店铺还能出租,不然那些职工早就下岗20几年了。
又过了几年,市区又出现了有巨幕的现代化电影院,成为年轻人看电影是时尚去处。
巨幕?
80年代时,几乎每一家电影院都是能容纳上千人的单一影厅,只要你把位置选在距离荧幕位置三分之一排数位置的坐位,每场电影都是看巨幕。
时尚巨幕,年轻人们为了看巨幕还要多花点钱,其实他们的父辈其实早就享受过了这样的待遇。
不说巨幕影厅贵,二十几年后华夏的普通电影票价也太贵了:张楠记得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家统计研究所对全球电影票的平均售价罪过个统计。
那时候华夏平均电影票价5美元多、近6美元,似乎是5.74美元。同期美国的平均票价为8美元多一点,而这时候美国的平均工资大概是每月3000美元。
小鬼子的电影票价那时候亚洲最高,近13美元一张,至于印度嘛,便宜得多,一美元不到,只相当于华夏的七分之一。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