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根尺子一量,所有的盘子尺寸一致,都是直径公分,属于大型盘。
哦,或者说是碗也行,因为这些盘子的深度介乎于现代观念里的盘与碗之间。
姑且算深盘吧,基本保存完好,这都是靠了那个瓮口有所残缺的大瓮:不仅仅形体硕大,看着非常结实!
这个大瓮,怎么看怎么像包装规格统一瓷碗的最佳容器。
“这样的大家伙唐朝时候到了国外,大瓮都能卖个好价钱,唐朝铜官窑的那帮子人烧这样的外包装,人才!”
说话的是项伟荣,他有时间钻研瓷器收藏,在他看来,烧窑的人连包装都能帮顾客想好如何解决、还能两边都赚钱,不是人才是什么?
如今买瓷器,讲究的用纸板箱、木箱子,但在古代纸板箱别想了,板条箱是可以肯定卖不了钱的。
用大瓮装东西,包装也卖钱,有才!
听到姐夫的话,正在查看瓷碗的张楠摇摇头,再仔细看了看那个有点残破的大瓮,才道:“姐夫,这大家伙不是铜官窑的,应该是粤省官冲窑的东西。
装的时候这些摞起来的瓷碗之间塞进茶叶,把这些盘子和大瓮之间的空隙彻底塞紧,再用盖子密封。
能最大限